這是這段時間在編寫教程的一個蠻大的主題,當然實際怎麼操作的部分是透過實做的部分會比較清楚,粉絲團這裡就先來分享這類型景色與人的婚紗組合,我自己這些年來的一些心得。
其實結合人物與風景有困難也有容易的地方,容易的部分舉例來說就是找個風景美的地方然後把人放進去,而困難的地方同樣來說就是怎麼去找到風景美的地點也是需要花上不少心思。
在以前學習拍攝的過程中,有一個時期是還蠻重視「細節」這件事情的表現上。所謂的細節不完全等於過去有一段時間的 HDR 風格,而是在印刷的成品中,照片最亮與最暗的地方,都要能夠有資訊,而不能是一片過曝的白或是完全的黑。而也因為在這個框架之中,在拍攝戶外大景人像婚紗時就會面臨到了一些挑戰,因為一張照片中所拍攝到的範圍很寬,而且自然光線你並無法完全控制,所以在過去的這段時間就會學習到怎麼「運用人造光線輔助」,以及「了解機身raw檔的動態範圍」,兩者相輔相乘的在找到一個「最快速的」工作模式。當然這過程的細節有非常多,真的有機會來聽聽課我會再更詳細的說明。
當然,HDR 影像其實有一部分也是在做同樣的事情,不過我覺得有一個部分就是照片的對比,以及亮暗的權重分配需要花上蠻多時間來練習。意思是指,當你需要暗部是有細節而不是一片死黑時,要怎樣做到這個目標卻又不會讓暗部的細節去破壞掉光線的邏輯性以及干擾觀看一張照片的重心,就是需要花時間去找到一個平衡。其實亮暗重新分配一直是風景攝影中還蠻重要的一門課題,也就是說自然光下雖然你沒有辦法控制自然光線對於現場光影對比的影響,但你可以透過後期修圖軟體來重新分配亮跟暗的位置。其實這概念就跟彩妝師在人的臉上畫上一些高光畫上一些影子是差不多的道理,只是你是用 PS ( LR 也可,但不夠細緻)畫在照片風景的物件上面。而這一點其實以技術上來說一點都不困難,作法非常簡單,但難就難在於怎麼重新分配到有美感而且自然。當然能做的不會只有亮暗的變化,你還能做到色溫、顏色上的調整,因此有時候天氣一切美好時做起來是很快的,但有時候天空不作美時,久一點畫一張花上一個小時也很正常,會花這麼久的時間就在於細節,那個過渡的自然度往往就是要花上時間慢慢的加上去。如廟宇這張怎麼做到那個光線暈開從後到前的自然過渡(這個花最久的時間,大概反覆做了五次來找平衡點),以及不厭亭這張背景的光線照射與冷暖色溫修改,實際做法步驟不難,就是得花時間跟過去累積的經驗來調整。
當然這不單單只是拍攝風景,你還得考慮到人跟景結合上的問題,不僅是人物的大小比例,還有人物在現場中受光的條件,以及人物於景色中所站的位置,有不少也是這個主題中需要去思考與衡量的。譬如說溪流的這張因為位置太小所能夠擺放的構圖與站位剛好就在陽光直射的光影處,要知道光線不均對拍人以及對於白紗的細節是非常難應付的問題,所以你就必須要有應對的攝影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
而最後,就是一張大景人像婚紗中,所有物件的「重」與「輕」的拿捏,這一點就全憑每個人長年累積的個人美感。
所以,如果說大景人像婚紗就是把人丟到風景中拍下,雖然也不能說說錯了些什麼,不過對我自己而言其實這也是花了我很多年的時間慢慢練習,才能夠在這個主題上做到了不一樣的細節感。
這幾張都是近期我自己很喜歡的照片,其實隨著拍照的思維也做了一些改變,以及器材與軟體都比過往前年來的更加強大好用,所以要做到同樣程度也變得更加簡單。不過能完整的架構起還是需要長年以來的經驗,雖然說這不是什麼特別主流的一種風格,不過我想我還是會慢慢的一張張收集下去 : )